top of page

67

​章

原文

天下皆谓我大,似不肖。夫唯大,故似不肖。若肖,久矣其细也。
夫我有三宝,持而宝之。一曰慈,二曰俭,三曰不敢为天下先。
慈故能勇;俭故能广;不敢为天下先,故能成器长。
今舍慈且勇;舍俭且广;舍后且先;死矣!
夫慈以战则胜,以守则固。天将救之,以慈卫之。

新解说明和点评

​现代中文

天下人都对我说,[道]太大,似乎没有什么东西与它相像。正因为他太伟大,才不与任何东西相像。如果[道]与某物相像,那么[道]也就太渺小了。
我有三件宝贝,我一直持有并珍藏着它们。一是慈爱,二是节俭,三是不敢处于天下人的前面。
有了慈爱,才能勇武,有了节俭才能大方;不敢处于天下人的前面,才能成为世间万物的统领。
如今抛弃了慈爱去逞英勇,抛弃了节俭去显大方,抛弃了退让而抢先,结果是走向死亡!
有慈爱,用于作战就能取胜,用于防守一定坚不可摧。上天要拯救谁,就以慈爱来保护他。

老子在这里讲了他看重的三件宝:慈爱,俭朴,不敢争天下先,以便达到勇武,大方,和统领世间万物的目的。这和老子一贯的以柔克刚,守雌得雄,守阴得阳的辩证思想一脉相承。
但如何理解“夫慈以战则胜”(有慈爱,征战就能胜利)呢?为什么“失去了慈爱去逞英勇” 就是“走向死亡” ?我以为,不是讲战士带着慈爱去打仗就能胜利。两者有逻辑关系,但是间接的。一方面国君用慈爱来对待百姓,让他们安居乐业,在需要时,战士就能奋勇向前保家卫国;另外,有慈爱,也就能适可而止,“不以兵强天下”(第三十章),不“是乐杀人”(第三十一章)。所以有慈爱就能战无不胜。
同样,知道节俭,就是早作准备应对困难,就能攻无不克,战无不胜、根深蒂固、维持国运长久(第五十九章);不敢争天下先,把百姓的利益放在自己的利益之上,就能得到天下拥戴(第六十六章),做世间万物的统领。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