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41

​章

原文

上士闻道,勤而行之。中士闻道,若存若亡。下士闻道,大笑之。不笑不足以为道。
故建言有之:
明道若昧,进道若退,夷道若类,上德若谷,大白若辱,广德若不足,建德若偷,质真若渝,大方无隅,大器晚成,大音希声,大象无形。
道隐无名。夫唯道,善贷且成。

新解说明和点评

​现代中文

优秀的人听了道的教诲以后,勤勉地遵行。一般的人听了道的教诲以后,或记得或遗忘。俗陋的人听了道的教诲以后,大声嘲笑。假如道的教诲不被这种人嘲笑,反倒不足以成为真道。
所以古时立言的人说过这样的话:
光明的路好似暗昧;前进的路好似倒退;平坦的路好似崎岖;崇高的美德好似峡谷;最洁白的东西好似有黑垢;宽广的美德好似不足;刚健的美德好似懒惰;质朴而纯真好像污浊;最方正的东西没有棱角;最完美的器皿总是最后完成;最美丽的韵律声响小;最大的物象没有形状。
道幽隐而无名无声。只有道才能帮助一切,成就万物。

“大音希声”一般被翻成“最大的声响听不清”[1]或 “最大的声响,反而听来无声无息”[2],我觉得这不是很逻辑。大的声响怎么无声呢?就像前面的“最完美的器皿总是最后完成”,和后面的“最大的物象没有形状”一样,这几个句子的结构是主体和过程、形式的关系,所以我用“最美丽的韵律声响小”来翻译。
老子在这里说,道的教诲不是什么人都能一听就能入耳朵的。最光明、最完美、最崇高的东西,往往看起来暗昧、不足、污浊。所以遇事不要看表象,而要看实质;不要只看一部,而要看整体。表象往往和实质相反。
同样,尽管道无名、无声、无形,但只有按道办事,才能使万物善始善终。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