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39

​章

原文

昔之得一者:天得一以清;地得一以宁;神得一以灵;谷得一以盈,万物得一以生;侯得一以为天下正。
其致之也,谓天无以清,将恐裂;地无以宁,将恐废;神无以灵,将恐歇;谷无以盈,将恐竭;万物无以生,将恐灭;侯王贵高而无以为正,将恐蹶。
故贵以贱为本,高以下为基。是以侯王自称孤、寡、不穀。此非以贱为本耶?非乎?故致数誉无誉。是故不欲琭琭如玉,落落如石。

新解说明和点评

​现代中文

以往曾经得到过道的好处的事物:天得道而澄清;地得道而安宁;神得道而能显灵;江河得道而充盈;万物得道而生长;王侯得道而天下平安。
推而言之,天空若不澄清,恐怕就要裂开了;大地若不安宁,恐怕就要塌陷了;神若不显灵,恐怕就要消失了;山川若不充盈,恐怕就要干枯了;万物若不生长,恐怕就要灭绝了;王侯贵族若不能公正治理天下,恐怕就要亡国了。
贵是以贱为根本的,高是以低为基础的。因此王侯都自称孤家、寡人、不才。这不正是以低贱为根本吗?不是吗?所以最高的荣誉恰恰是没有荣誉。所以不要追求美玉般的稀世珍宝,而宁要坚硬的石头。

老子在这里一面叙述道的能力(生育扶持万物),一面叙述符合道的做人的基本态度:谦虚,低调,不求奢华,“以贱为本”。
“不欲琭琭如玉,落落如石”:有翻译成“不愿珍贵得如美玉,也不愿丑陋得像石头。”[1]。但根据“以贱为本”的总体意景,我觉得“不要追求美玉般的稀世珍宝,而宁要坚硬的石头”更合意。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