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​第

32

​章

原文

道常无名。朴虽小,天下莫能臣。侯王若能守之,万物将自宾。
天地相合,以降甘露,民莫之令而自均。
始制有名,名亦既有,夫亦将知止,知止可以不殆。
譬道之在天下,犹川谷之于江海。

新解说明和点评

​现代中文

“道”是永恒而没有名子的。它虽然质朴无形,隐微到看不见,但天下没有谁能使它臣服自己。王侯如果能够依照“道”的法则治理天下,世间万物将会自然而然地归顺于他。
天地间阴阳两气相合,就会降下甘露,没有人下命令,人们就会自己分享。
万物兴作,于是产生了各种名分。一旦名分有了,也就知道有不能逾越彼此的界线,知道界线后不逾越,就可以没有危险了。
比较“道”于天下的关系,就如同江海为山川河谷的归宿一样。

按“道”的法则治理天下,也就是实行“[无为]而治”的政策,天下就自然归顺。
如何理解最后一句“天下必定归于[道]”(譬道之在天下,犹川谷之于江海)的推论?
如果是这样,为什么老子还要做如此的说教?这个问题有些像问基督教传教士“既然上帝创造了人,为什么看着人间有如此多的悲惨情景和违背圣旨的行为而不管”?
我以为[道],无论把它理解为自然规律,还是超人智慧,都肯定地决定了人类的归宿,只是归宿的速度问题。就像数学里的收敛数列,是低阶的,高阶的,…还是指数式的。
这就要看整个人类接受[道]的速度了。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