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第
31
章
原文
夫佳兵者,不祥之器,物或恶之,故有道者不处。君子居则贵左,用兵则贵右。
兵者不祥之器,非君子之器。不得已而用之,恬淡为上,胜而不美。而美之者,是乐杀人。夫乐杀人者,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。
吉事尚左, 凶事尚右。偏将军居左,上将军居右,言以丧礼处之。杀人之众,以悲哀泣之,战胜以丧礼处之。
新解说明和点评
现代中文
无论什么上好兵器,都是不吉利的东西,谁都厌恶它,所以得道的人是不会接受它的。君子在和平时以左方(吉祥)为主,战时以右方(凶丧)为主。
兵器是不吉利的东西,不是君子所使用的器具。万不得已时才使用它,最好淡然处之,(即使)胜利了也不赞美胜利。而赞美胜利的人,就是以杀人为乐。以杀人为乐的人,是绝不可能实现统治天下的愿望的。
(办)吉庆的事情以左方为上宾,(办)凶丧的事情以右方为上宾。偏将军在左边,上将军在右边,就是以凶丧礼仪来对待战事。打仗杀人众多,就用悲伤哀恸的态度哭泣死者;打了胜仗,也以办丧事的礼仪处置。
老子在这章继续阐述上章开始的战争观:战争只能是万不得已时才能使用(不得已而用之)。打仗杀人众多,所以是丧事,胜利了也不能赞美胜利。因为赞美胜利就是以杀人为乐。
尽管老子不是完全拒绝战争,但他反对战争的态度是无可否认的。
但是如何理解战争胜利了也不能赞美胜利呢?既然战争是在万不得已时才能进行的, 比如说反侵略战争,独立战争,解放战争等等。在这样的战争胜利时不可以赞美吗?
我觉得老子是在超脱尘世政治的情况下,从生灵在战争中惨遭杀戮的角度作的理性推理。
任何战争性质的定义受历史,人群,和当时政治的影响。同一个战争的性质,参战双方的定义就可能相反;某个战争的定义也会在历史上被不断重新定义。比如,某个帝国的扩张战争,究竟是为了掠夺他国资源,奴役他国人民,还是帮助他国人民闹翻身?提供武器给他国反“独裁”政府的抵抗组织,是善事还是恶事?反“独裁”政府的抵抗组织是恐怖组织还是民主自由卫士?肯定各政治团体会有不同甚至相反的定义。一切都是政治。往往是有由利者来定义。都不可能是永恒的真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