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第
23
章
原文
希言自然。
飘风不终朝,骤雨不终日。孰为此者?天地。天地尚不能久,而况于人乎?故从事于道者,同于道;德者,同于德;失者,同于失。同于道者,道亦乐得之;同于德者,德亦乐得之;同于失者,失亦乐得之。
信不足,有不信。
新解说明和点评
现代中文
少骚扰百姓(以[无为]方式施政),合乎自然规律。
狂风刮不了一早晨,暴雨下不了一整天。兴起风雨的是谁呢?是天地。天地都不能长久, 何况人呢?所以,做事合乎于道的人就和道合为一体,合乎于德的人就和德合为一体,失道失德的人就和失败合为一体。认同道的人,道也乐于帮助他;认同德的人,德也乐于帮助他;失道失德的人,失败也乐于追随他。
诚信不足的人,才有不被信任的事情发生。
老子在这章里讲了4点:
- 以[无为]方式施政;
- 狂风暴雨都不能持久 (更不用说暴政了);
- 所以一定要按道按德行事,才有好结果,有好报应;不然就只能是失败。
- 人要讲诚信,才能获得人们的信任。也可引申为:要是你对道不诚信,道也不能帮助你。
“希言自然”直译是“少说话,合乎自然规律”。但这样的翻译显然就和下文脱离了逻辑关系。我觉得“希言自然”是这章的主题。第二章中说“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,行不言之教” (圣人以无为的方式处理世事,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)。下文是有关按道处事的论述。所以,这里的“希言”应当是隐喻“少骚扰” 或“以[无为]方式施政”。“希言自然”作“以[无为]方式施政,合乎自然规律”的解释比较合理。
注:“希言自然”有翻成“不言之教是合乎自然的”[1] ,或 “不言政令少扰民是合乎自然的”[2] 。
[无为] 是老子治政思想的专有名词。以[无为]方式施政,不是 “不为”或 “任其自然”,而是一种“柔政”策略。可参见第二章的点评。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