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第
14
章
原文
视之不见,名曰夷;听之不闻,名曰希;搏之不得,名曰微。此三者不可致诘,故混而为一。其上不曒,其下不昧。绳绳兮不可名,复归于无物。是谓无状之状,无物之象,是谓惚恍。迎之不见其首,随之不见其后。
执古之道,以御今之有。能知古始,是谓道纪。
新解说明和点评
现代中文
看它看不见,叫做"夷(无色)";听它听不到,叫做"希(无声)";摸它摸不着,叫做 "微(无形)"。这三者的情况,不可探讨追究,本来它们就是混而为一的。它的上部不明显,它的下部不昏暗。绵绵不绝难以形容,又回归于无形无象的状态。他是没有状态的状态,没有物体的形象,可以说是恍恍惚惚。迎面看,不见它的头,随后跟,又看不见它的背。
坚持自古以来就存在的道,就可以把握今天的万物。能认识宇宙的由来始末,这就是道的纲领。
老子在这里试图描绘“道”为何物:它有看不见,听不到,摸不着的形态特征。
老子在第一章就讲“道可道,非常道”(能说出来的道,就不是永恒的道)。既然“道”永远存在,无处不在,也就没有语言能够将其说清。
他从来不讲“道”究竟是什么, 但在不同章节称它是万物之宗,能力无边 (如第四章)。他把“道”拟人化。所以既可以认为“道”是“自然规律”,也可以认为“道”是主宰宇宙的超人智力。
老子最后说,只要相信“道”,按“道”而为,就能把握当今万物,和认识宇宙的由来始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