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第
01
章
原文
道可道,非常道。名可名,非常名。
无名天地之始;有名万物之母。
故常无,欲以观其妙;常有,欲以观其徼。
此两者,同出而异名,同谓之玄。玄之又玄,众妙之门。
新解说明和点评
现代中文
能说出来的道,就不是永恒的道。能说出来的名,就不是永恒的名。
无,是天地的源泉;有,是万物的母亲。
所以,观察无(天地的产生),来体会它的奥妙。观察有(万物的运行),来观察它的踪迹。
有与无这两者是同一物体,只是说法不同,一样的玄妙。玄妙之中又玄妙,是宇宙中一切奥妙的源头。
据(1)“道可道,非常道。名可名,非常名。”中的“常”,原字为“恒”,西汉时为避恒帝之嫌而改为“常”。所以有的解释将“道可道,非常道” 翻译为“道是可以说的,但不是通常的道”是不合理的,也和“玄之又玄”不相符。
这个“道”不能定义,没有名称,只能体会而说不清楚,因为非常玄妙,只能看苗头,找踪迹。« 无 » 和 « 有 » 是“道”的两个绝然相反的表现,是天地的源泉。
假如我们从现代天体物理学理论的角度看,主流学派认为宇宙是从一个无穷小的原点开始由大爆炸产生。是从“无”到“有”。这个“无”也不是绝对的一无所有,而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能量。当代科学巨匠爱因斯坦给出了能量和物质的转换方程 E= m*C2 (能量是质量和光速的平方之积)。老子在2500年前不能有对科学如此的认识,但他对天地的“悟”就能意识到这个世界产生自于“ 无 ”(空),不得不承认他是神人! “ 无 ”,我们今天可以说就是能量,它是天地一切物体的源泉。“ 有 ”就是物质的基本粒子。能量也可以说是无形无踪,但可以实实在在地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。这我们就可理解为什么说“无”和 “有”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侧面了。确实玄中又玄。
在这章里,可以说老子没定义“道”,但给出了“道”的范畴。
bottom of page